新闻中心News

德信体育下载“文化+科技”重圆浯溪摩崖石刻“中兴梦”——浯溪中兴记

2024-12-10 01:49: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公元2400年,外星三体文明入侵,地球遭遇生存危机。如何将人类文明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以期后世薪火传承?地球文明的拯救者——罗辑和科学家团队穷尽一切手段:量子存储器、光盘、纸张……都无济于事。他们最后发现: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地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把字刻在石头上。”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路过祁阳,相中了湘江边上一块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第二年辞官归隐于此,命名“浯溪”,先后写下《浯溪铭》《峿台铭》《 庼铭》三篇美文,连同上元二年(761年)旧作《大唐中兴颂》请书法家书写并刻在山崖石壁上,期望“刊此颂焉,何千万年”。元结之后,浯溪成了文旅融合的热门“打卡地”,历代文人纷纷“跟帖追评”,仅现存石刻就有505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1988年,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崖石刻入列。202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湖南57方摩崖石刻入录,其中浯溪独占23方。

  元结开启了湘漓一线摩崖石刻文化风习。延续至今,永州现存摩崖石刻70多处2100余方,仅“国宝”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7处:阳华岩、朝阳岩、浯溪、月岩、澹岩、玉琯岩、月陂亭,是见证文化文明流变的代表性物证,堪称“石头上的文学史”和陈列在潇湘大地的“书法博物馆”。

  2021年9月至12月,《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颜真卿、怀素、周敦颐、苏轼、黄庭坚、何绍基……诸多名家书法真迹吸引了数万观众观展,被盛赞为“大美不雕的文化瑰宝”。

  12月4日,记者来到祁阳市浯溪公园,观摩有“南国摩崖第一”之称的浯溪碑林。在震撼于其“灿烂金石,清夺湘流”的艺术魅力的同时,还感受到即便是坚硬的岩石,也难以抵御“时间的力量”。

  摩崖石刻属不可移动文物,大都露天陈列,在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岩石发生着极其细微但不可逆转的自然风化,导致镌刻在石头上的部分文字和图像信息模糊不清、支离破碎甚至被损毁。《大唐中兴颂》左侧石崖下方的《大宋中兴颂》石刻,经历800多年湘江涨水冲刷,大部分文字已随表层岩块剥蚀而湮灭,如今只能在拓片上一窥全貌了。据技术人员统计,浯溪碑林有超过 20%以上的石刻上的文字,已经肉眼不可见。

  浯溪碑林管理处副主任尹艳丽向记者介绍,为了保护浯溪摩崖石刻这一历史文化瑰宝,近年来祁阳先后组织实施了浯溪摩崖石刻抢救性保护工程(碑刻本体保护)、东崖区危崖加固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数字化勘察和保护应用工程。

  2022年5月27日,习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如何“让文物活起来”?2023年7月5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到浯溪碑林调研时提出: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浯溪碑林数字化建设项目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2023年8月17日,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主持关于浯溪摩崖石刻数字修复及传播应用的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科技力量支撑,展示浯溪石刻文化的价值,讲好浯溪碑林故事。祁阳市与湖南省马栏山全景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合作,经多轮优化,敲定了《祁阳浯溪石刻数字修复及传播应用项目实施方案》。当年“浯溪碑林——中国石碑石刻数字焕活计划”被纳入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之一重点推进。

  在团队的合力攻关下,借助科技的力量,沉睡在浯溪石崖上的文字“活过来”了。高清采集、数字修复、实物复刻、视频传播、展示应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微痕信息获取技术、3D深度场景建模、人机交互虚拟环境等“黑科技”的挖掘、复原、焕活,古老的文字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走进刚落成的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迎面是“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的写意装饰,让人立马沉浸到摩崖文脉在潇湘水云间绵延的空间意境中。拥有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库和AI智慧大脑的元结数字人在山水间为游客导览,可以实时回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1700平方米的展厅分为“文脉绵延:何千万年”“文明丰碑:石崖天齐”“文化传习:可磨可镌”三个章节,分别展陈摩崖石刻文化概览、浯溪摩崖石刻、中国摩崖石刻精品和数据库。游客移步换景,在环幕数字剧场,回到300+文化名人到访浯溪的历史现场;在中兴颂数字空间,欣赏在景区无法看见的浯溪十大中兴颂石刻的数字复原件;在光影通道,体验由体感识别与3D光雕投影打造的云游浯溪之旅,可瞬时走过四季,穿越千年,还能入画与历史名人合影;在精品碑刻区,神游全国70处列入“国保”的摩崖石刻,查阅全国范围的摩崖石刻数据库,使用体感交互技术、触控屏亲手摹写、镌刻、拓印石刻书法;最后,还有个全息成像的颜真卿数字人担任体感问答考官,加深游客对摩崖石刻文化的印象。项目组还开发了“数字浯溪”小程序,实现智慧导览。

  今年5月23日至27日,“数字浯溪”项目之《大唐中兴颂》数字化成果在深圳文博会上亮相,格外引人注目。10月18日,祁阳市“以浯溪摩崖为标杆,打造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获湖南省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行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建立了从“数字采集”到“数字修复”到“二创开发”到“传播展示”到“产业应用”的国内首个石碑石刻数字化全链路解决方案,填补了中国摩崖石刻数字化产业应用的空白,塑造了中国石碑石刻数字应用之典型。

  在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外,三块巨型摩崖石刻尤为引人注目,771年的《大唐中兴颂》、1210年的《大宋中兴颂》、1575年的《大明中兴颂》,通过“文化+科技”,在2024年一起“上新”了。三篇1∶1复刻的《中兴颂》跨越千年重新聚首,在现代石刻长廊一字排开,字迹清晰,高精度高仿真还原了古石刻的原貌。这也是“数字浯溪”项目的成果之一。

  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秘书长、浯溪摩崖石刻数字保护利用项目负责人孔皓介绍,尽管一些石刻文字肉眼看不清了,但只要刻痕深度还大于0.01毫米,就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追踪觅影,通过图形叠加和图形渲染技术,一块中等大小的石碑需要经过20多个步骤、24小时的运算,可以实现高精度数字成像,让石刻上的痕迹重新显现。“原文是什么样,我们就把它还原成什么样,不做任何人为加工。”

  三个朝代的《中兴颂》“同框”亮相浯溪,让人感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历朝历代都没有消失过,已经内化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一次次从动荡和苦难中重新崛起,屹立不倒,并且不断增强凝聚力,最终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襄中兴。

  以实施“数字浯溪”项目为契机,祁阳酝酿着一个浯溪“中兴梦”。在浯溪公园,记者看到,摩崖石刻渡香桥以西区域,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的摩崖石刻文化园在湘江南岸华丽亮相,续千年文章,展中华文脉。浯溪碑林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文化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活化历史文物,按照“一溪、两园、两带、两心、八景”规划布局,集实体石刻、亭廊水系、绿化等园林景观与碑刻文化于一园,分为博览馆广场区、文创院落区、现代摩崖石刻区、浯溪休闲区,以文旅产业为核心,带动三产联动,除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集摩崖石刻数字化展示、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多功能、沉浸式、全世界第一家摩崖石刻专题数字体验馆外,还将开发摩崖石刻纪念册、文化贺卡、字帖等文创产品,拓展国服换装、碑林拓印、虚拟现实、汉字书法、研学拓展、书法传习、寻字游戏等衍生经营项目,打造互动性、参与性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旅综合体。现代文创区与历史保护区一脉相承,生动演绎了让历史文化“活过来”“火起来”的祁阳实践。

  作为湘漓一线摩崖石刻文化的发端地和集中区,永州也酝酿着一个摩崖石刻文化的“中兴梦”。浯溪摩崖石刻的活化利用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纪事的石刻,是中华文明铭文纪事传统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从水石到人文的转换,体现了先圣后圣、乡贤寓贤的共同努力,体现了中华文明进程的连贯性。湖广湘漓一线,自古为荆楚至岭南的水路通道,沿岸水石清秀,溶洞密布,因此全国摩崖石刻以湘南永州与广西桂北最为密集。大书深刻,萃聚湘岸,丹崖白石,蔚为大观。湖南科技学院原国学院院长张京华教授曾撰文指出,永州摩崖石刻具有清晰的历史内涵,“唐虞之道、盛唐气象、理学渊源、明清吏治,乃至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一步步标记着文明的进程,一篇篇表达着人文教化的灿烂。”

  据统计,永州市现存摩崖石刻2100余方,数量居全省第一,被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中国南方地区共21处摩崖石刻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州占三分之一。全国北宋诗刻344种,其中北宋诗刻湖南有64种,都集中在永州,数量居全国第一。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是永州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见证了具有东方代表性的石刻传言记事传统。

  2021年10月17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的“摩崖石刻中的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研究员提出,永州摩崖石刻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完美结合,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她建议,永州摩崖石刻可以适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让养在深闺的永州文化遗产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社会,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世界认识中国再打开一扇美丽的窗户。

  2021年12月30日,在永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启动永州摩崖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列入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目标。之后,永州聘请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开展了前期调研,制定了阶段性申遗推进计划。2023年7月,经湖南省文物局推荐,永州市人民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报送了“永州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材料。今年7月1日,湖南省首部石刻类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正式施行,永州摩崖石刻保护之路开启了全新篇章。

德信体育下载“文化+科技”重圆浯溪摩崖石刻“中兴梦”——浯溪中兴记(图1)

德信体育下载“文化+科技”重圆浯溪摩崖石刻“中兴梦”——浯溪中兴记(图2)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新闻报料 监督反馈电话: 广告招商: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德信体育下载“文化+科技”重圆浯溪摩崖石刻“中兴梦”——浯溪中兴记(图3)

  公元2400年,外星三体文明入侵,地球遭遇生存危机。如何将人类文明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以期后世薪火传承?地球文明的拯救者——罗辑和科学家团队穷尽一切手段:量子存储器、光盘、纸张……都无济于事。他们最后发现: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地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把字刻在石头上。”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路过祁阳,相中了湘江边上一块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第二年辞官归隐于此,命名“浯溪”,先后写下《浯溪铭》《峿台铭》《 庼铭》三篇美文,连同上元二年(761年)旧作《大唐中兴颂》请书法家书写并刻在山崖石壁上,期望“刊此颂焉,何千万年”。元结之后,浯溪成了文旅融合的热门“打卡地”,历代文人纷纷“跟帖追评”,仅现存石刻就有505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碑林。1988年,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崖石刻入列。202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湖南57方摩崖石刻入录,其中浯溪独占23方。

  元结开启了湘漓一线摩崖石刻文化风习。延续至今,永州现存摩崖石刻70多处2100余方,仅“国宝”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7处:阳华岩、朝阳岩、浯溪、月岩、澹岩、玉琯岩、月陂亭,是见证文化文明流变的代表性物证,堪称“石头上的文学史”和陈列在潇湘大地的“书法博物馆”。

  2021年9月至12月,《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颜真卿、怀素、周敦颐、苏轼、黄庭坚、何绍基……诸多名家书法真迹吸引了数万观众观展,被盛赞为“大美不雕的文化瑰宝”。

  12月4日,记者来到祁阳市浯溪公园,观摩有“南国摩崖第一”之称的浯溪碑林。在震撼于其“灿烂金石,清夺湘流”的艺术魅力的同时,还感受到即便是坚硬的岩石,也难以抵御“时间的力量”。

  摩崖石刻属不可移动文物,大都露天陈列,在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岩石发生着极其细微但不可逆转的自然风化,导致镌刻在石头上的部分文字和图像信息模糊不清、支离破碎甚至被损毁。《大唐中兴颂》左侧石崖下方的《大宋中兴颂》石刻,经历800多年湘江涨水冲刷,大部分文字已随表层岩块剥蚀而湮灭,如今只能在拓片上一窥全貌了。据技术人员统计,浯溪碑林有超过 20%以上的石刻上的文字,已经肉眼不可见。

  浯溪碑林管理处副主任尹艳丽向记者介绍,为了保护浯溪摩崖石刻这一历史文化瑰宝,近年来祁阳先后组织实施了浯溪摩崖石刻抢救性保护工程(碑刻本体保护)、东崖区危崖加固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数字化勘察和保护应用工程。

  2022年5月27日,习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如何“让文物活起来”?2023年7月5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到浯溪碑林调研时提出: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浯溪碑林数字化建设项目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2023年8月17日,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主持关于浯溪摩崖石刻数字修复及传播应用的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科技力量支撑,展示浯溪石刻文化的价值,讲好浯溪碑林故事。祁阳市与湖南省马栏山全景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合作,经多轮优化,敲定了《祁阳浯溪石刻数字修复及传播应用项目实施方案》。当年“浯溪碑林——中国石碑石刻数字焕活计划”被纳入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之一重点推进。

  在团队的合力攻关下,借助科技的力量,沉睡在浯溪石崖上的文字“活过来”了。高清采集、数字修复、实物复刻、视频传播、展示应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微痕信息获取技术、3D深度场景建模、人机交互虚拟环境等“黑科技”的挖掘、复原、焕活,古老的文字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走进刚落成的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迎面是“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的写意装饰,让人立马沉浸到摩崖文脉在潇湘水云间绵延的空间意境中。拥有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库和AI智慧大脑的元结数字人在山水间为游客导览,可以实时回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1700平方米的展厅分为“文脉绵延:何千万年”“文明丰碑:石崖天齐”“文化传习:可磨可镌”三个章节,分别展陈摩崖石刻文化概览、浯溪摩崖石刻、中国摩崖石刻精品和数据库。游客移步换景,在环幕数字剧场,德信体育平台回到300+文化名人到访浯溪的历史现场;在中兴颂数字空间,欣赏在景区无法看见的浯溪十大中兴颂石刻的数字复原件;在光影通道,体验由体感识别与3D光雕投影打造的云游浯溪之旅,可瞬时走过四季,穿越千年,还能入画与历史名人合影;在精品碑刻区,神游全国70处列入“国保”的摩崖石刻,查阅全国范围的摩崖石刻数据库,使用体感交互技术、触控屏亲手摹写、镌刻、拓印石刻书法;最后,还有个全息成像的颜真卿数字人担任体感问答考官,加深游客对摩崖石刻文化的印象。项目组还开发了“数字浯溪”小程序,实现智慧导览。

  今年5月23日至27日,“数字浯溪”项目之《大唐中兴颂》数字化成果在深圳文博会上亮相,格外引人注目。10月18日,祁阳市“以浯溪摩崖为标杆,打造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获湖南省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行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建立了从“数字采集”到“数字修复”到“二创开发”到“传播展示”到“产业应用”的国内首个石碑石刻数字化全链路解决方案,填补了中国摩崖石刻数字化产业应用的空白,塑造了中国石碑石刻数字应用之典型。

  在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外,三块巨型摩崖石刻尤为引人注目,771年的《大唐中兴颂》、1210年的《大宋中兴颂》、1575年的《大明中兴颂》,通过“文化+科技”,在2024年一起“上新”了。三篇1∶1复刻的《中兴颂》跨越千年重新聚首,在现代石刻长廊一字排开,字迹清晰,高精度高仿真还原了古石刻的原貌。这也是“数字浯溪”项目的成果之一。

  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秘书长、浯溪摩崖石刻数字保护利用项目负责人孔皓介绍,尽管一些石刻文字肉眼看不清了,但只要刻痕深度还大于0.01毫米,就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追踪觅影,通过图形叠加和图形渲染技术,一块中等大小的石碑需要经过20多个步骤、24小时的运算,可以实现高精度数字成像,让石刻上的痕迹重新显现。“原文是什么样,我们就把它还原成什么样,不做任何人为加工。”

  三个朝代的《中兴颂》“同框”亮相浯溪,让人感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历朝历代都没有消失过,已经内化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一次次从动荡和苦难中重新崛起,屹立不倒,并且不断增强凝聚力,最终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襄中兴。

  以实施“数字浯溪”项目为契机,祁阳酝酿着一个浯溪“中兴梦”。在浯溪公园,记者看到,摩崖石刻渡香桥以西区域,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的摩崖石刻文化园在湘江南岸华丽亮相,续千年文章,展中华文脉。浯溪碑林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文化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活化历史文物,按照“一溪、两园、两带、两心、八景”规划布局,集实体石刻、亭廊水系、绿化等园林景观与碑刻文化于一园,分为博览馆广场区、文创院落区、现代摩崖石刻区、浯溪休闲区,以文旅产业为核心,带动三产联动,除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集摩崖石刻数字化展示、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多功能、沉浸式、全世界第一家摩崖石刻专题数字体验馆外,还将开发摩崖石刻纪念册、文化贺卡、字帖等文创产品,拓展国服换装、碑林拓印、虚拟现实、汉字书法、研学拓展、书法传习、寻字游戏等衍生经营项目,打造互动性、参与性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旅综合体。现代文创区与历史保护区一脉相承,生动演绎了让历史文化“活过来”“火起来”的祁阳实践。

  作为湘漓一线摩崖石刻文化的发端地和集中区,永州也酝酿着一个摩崖石刻文化的“中兴梦”。浯溪摩崖石刻的活化利用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纪事的石刻,是中华文明铭文纪事传统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从水石到人文的转换,体现了先圣后圣、乡贤寓贤的共同努力,体现了中华文明进程的连贯性。湖广湘漓一线,自古为荆楚至岭南的水路通道,沿岸水石清秀,溶洞密布,因此全国摩崖石刻以湘南永州与广西桂北最为密集。大书深刻,萃聚湘岸,丹崖白石,蔚为大观。湖南科技学院原国学院院长张京华教授曾撰文指出,永州摩崖石刻具有清晰的历史内涵,“唐虞之道、盛唐气象、理学渊源、明清吏治,乃至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一步步标记着文明的进程,一篇篇表达着人文教化的灿烂。”

  据统计,永州市现存摩崖石刻2100余方,数量居全省第一,被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中国南方地区共21处摩崖石刻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州占三分之一。全国北宋诗刻344种,其中北宋诗刻湖南有64种,都集中在永州,数量居全国第一。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是永州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见证了具有东方代表性的石刻传言记事传统。

  2021年10月17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的“摩崖石刻中的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研究员提出,永州摩崖石刻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完美结合,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她建议,永州摩崖石刻可以适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让养在深闺的永州文化遗产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社会,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世界认识中国再打开一扇美丽的窗户。

  2021年12月30日,在永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启动永州摩崖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列入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目标。之后,永州聘请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开展了前期调研,制定了阶段性申遗推进计划。2023年7月,经湖南省文物局推荐,永州市人民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报送了“永州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材料。今年7月1日,湖南省首部石刻类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正式施行,永州摩崖石刻保护之路开启了全新篇章。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