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湘江副刊·艺风 谭建德信体育官网明:雕塑是我对时代精神的唯一理解

2024-12-13 22:16:1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谭老师,你参与创作的大型雕塑艺术作品《伟业》荣获中国美术奖评委特别奖,这是湖南艺术界的喜事,也是对你艺术创作能力的高度认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创作过程吗?

  谭建明:《伟业》是中国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矗立的四组大型雕塑之一,是“中国成立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的作品之一。非常荣幸作为主创之一参与创作。这个作品面世后,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得益于作品主题恢宏壮阔,得益于雕塑艺术的无穷魅力!这是我生命中最瑰丽的历程!

  2019年3月,我接到中国美协的抽调函,立即到中央美院报到。我们组由曾成钢教授领衔,作品开始的主题是《领航》。小稿创作最初在中央美院雕塑系工作室,我全身心投入创作,大家1个多月把小稿做完。召开看稿会后,确定以《领航》为基础,创作“伟大事业”这个主题。大家进一步深化主题,优化结构,将《伟业》的叙事时间定为1978年—2021年。经过无数次调整,2020年6月采用3D泡沫打印,制作1∶1泥稿定稿,然后安装、调整,领导专家现场看稿,最后在北京密云石雕厂打制汉白玉石雕效果。

  在石雕厂进行最后调整时,已经入冬。2020年底2021年初,北京的雪下得特别大。我们带着工人,爬上爬下,在室外严寒中挥舞刻刀,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身体都冻僵。那时还在抗疫期间,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好在整个团队士气高昂,协同配合,作品完成度相当高。2021年3月,到展览馆安装和组装。2021年5月初,组装完成,对65个人物形象脸部细节、表情、神态、体态做更细致的打磨。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作品完整完美呈现时,内心非常激动,好多人都哭了。

湘江副刊·艺风 谭建德信体育官网明:雕塑是我对时代精神的唯一理解(图1)

  笔者:雕塑里的65个人物是怎样确定的?创作团队是如何加强《伟业》的艺术感染力的?

  谭建明:我们力求以叙事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深刻性,艺术创作形式语言的独特性和共通性,来提升艺术感染力。《伟业》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改革开放是人民的伟大事业,这要求雕塑的人物造型既要有职业身份,又不能具体到某人。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家授予100名“改革先锋”称号。我们从“改革先锋”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入手,进行提炼、再现和创作。根据他们的事迹,结合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按职业、时间进行合并、排序、综合,确定65个特定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职业的典型性和时代性,力求让参观者在雕塑里找到自己。作品整体用薪火相传的火炬把人物衔接起来,喻示着信仰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精神火炬!

  谭建明:雕塑是在做一种“关系”,关系的复杂化深刻化丰富了叙事维度,产生冲突与戏剧效果,提高了情感张力。特别在处理雕塑与城市、建筑、自然山水的关系时,这种叙事能力尤其重要。一方面,要求创作者精准理解把握事物的独特性和典型性,营造叙事氛围,讲好故事。另一方面,雕塑内在的组织关系,形体间的节奏等关系,以及形式语言也很重要。《伟业》创作组在这些方面比较注重。对我而言,雕塑是我对时代精神的唯一理解。那么,雕塑如何提高叙事能力呢?

  一是时空并置,增加戏剧性的冲突效果。如在《1934半条被子》《2021新时期的沙洲村》中,就设定了两个时空,形成强烈对比,把“半条被子”诠释的军民鱼水情以及当下沙洲村的巨变表达出来。

  二是增加典型背景。雕塑用瞬间的状态,传达出永恒的意义。雕塑《海宁之子——徐志摩》中,我加了一棵顶着新月的树,因为他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在创作《铁血潇湘》时,我在典型人物后运用典型建筑爱晚亭。

  三是结构创新,载体丰富。载体不断丰富、雕塑工具不断翻新为雕塑的发展带来机遇。我主要寻求不同材料的结合,丰富的材质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动态感。创作《朱自清》时,因为他创作了散文《背影》,我在塑像后加了长长的影子,这是种新的解构。我用黄铜做人物材质,朱自清的脸部清雅深情,风骨凛然,后面的背影用不同材质做了磨砂处理,折射的光芒,厚重而有力,犹如伟大的父爱。

  四是增加人物数量,丰富人物关系。如《铁血潇湘》中,对、、任弼时、彭德怀等群像的人物关系进行细致处理,使人物的呼应关系更多元立体,顾盼有致,又有特定的历史事件作背书,情感生发就有了基础。

  五是传承写意精神,创新雕塑理念。写意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用在雕塑中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创作《鲁迅》时,我只做了身体和头部的轮廓,在脸部呈现中,虚化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强化眉毛、胡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呼之欲出。

湘江副刊·艺风 谭建德信体育官网明:雕塑是我对时代精神的唯一理解(图2)

  《伟业》汉白玉石雕1500cm×450cm×800cm曾成钢冯崇利谭建明翟庆喜李鹤2021年

  谭建明:我特别关注雕塑与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雕塑以独特的造型和艺术语言,记录和传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长沙火车站钟楼上的火炬,曾是长沙的地标。城市雕塑能美化城市环境,平衡空间关系,调整视觉效果,陶冶居民情操。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对提升长沙的城市品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长沙而言,可以在公园、绿地、住宅小区,尝试加大雕塑建设力度,甚至可以建设专门的雕塑公园。在兼顾多样性、地域性、文化性的经典雕塑营造的艺术空间里,公众既能接受审美教育,又能在浪漫氛围中增进与自然的交流,从而激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强烈的创造欲望。我也一直努力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包括长沙博物馆、株洲博物馆内部分馆藏雕塑等,目前正在创作长沙翰林公园浮雕墙。

  笔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雕塑艺术产生兴趣?如何在雕塑艺术实践中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谭建明:我从小喜欢画画,对泥巴有亲切感,擅长捏各种造型,特别是对小动物情有独钟。在家乡安仁县,有一种过年过节吃的“米塑”,那是我施展身手的初舞台。我考大学时选择了雕塑专业,在清华美院读本科时就非常投入。我做雕塑时身心愉悦,能获得充分的安宁和享受。我由衷感谢清华美院雕塑系,使我得到体系化的专业课程训练,在具象、写实、材料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在构成、观念等方面赋予新的思维。在清华美院的学术氛围里,我全身心投入文人群像《那个年代》的系列创作,创作鲁迅、蔡元培、梁漱溟等文化巨擘的塑像。

  雕塑艺术是一个“引入概念”。中国雕塑艺术家在新时期有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创作有中国面貌、中华审美、中国精神的雕塑语言体系。我一直在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和西方写实的理念中寻找平衡,在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念下进行探索,力求将人物的极致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

  谭建明:我觉得湖湘精神非常有特点,几千年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非常值得用雕塑来阐释和表现。我正构思创作一组作品,暂定名为《湖湘精神》。我将进一步对历史素材提炼、精神特质提取,突破自己的雕塑语言范式,与我的作品共同成长,共同期待中国雕塑语言的成熟、发展、繁荣。

  笔者:古今中外,庄严宏阔的地方通常会用雕塑艺术来教化民众、启迪民智,请谈一谈雕塑艺术对主题性的体现有何优势?

  谭建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讲义》中说,“艺术之始,德信体育平台雕塑为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但凡大型的、公共性的、标志性的建筑,往往有大型雕塑相伴。建筑自身轮廓线的变化和体面起伏的组合,与雕塑的动态、结构、体积、节奏、韵律交织,互补共存,形成整体性的艺术形态,记载人类发展的艰难历程和光辉业绩,铸造人类文化文明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朽的生命轨迹。

  雕塑的本质是在空间里经营位置,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共通的方式。一方面,雕塑的价值观念是与时代主流价值观相匹配的,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另一方面,能留下来的雕塑作品必须是人民群众由衷欢喜的,必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爱与悲悯情怀,是善与希望的化身,是人性的风景线!因此,德信体育平台雕塑常被运用在主题创作中。我们在《伟业》创作中,德信体育平台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它与其他组雕塑作品一道,深情地刻画体现时代精神肌理。它们是安放中国人灵魂和梦想的载体。希望每个中国人面对《伟业》时,能得到精神滋养,激发创新创造的斗志,将改革创新的事业延续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