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科普工作导向,召开区政府常委会研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构建户外科普工作格局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要内容。充分遵循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发展规律,扩大自媒体、德信体育平台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效应,高规格谋划户外科普工作,足额保障科普专项经费,以顶层设计推动户外科普工作有效开展。顺应人民群众对科技知识、科学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分发挥群众的科普主体作用。通过户外科普,激发群众作为科普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探索建立以精品科普设施为“头雁”、特色科普设施搭“雁阵”、基层科普设施做“雁群”的罗庄户外科普设施矩阵建设体系,形成辐射全区的公共户外科普服务格局。
发挥“头雁”引领效应、“雁阵”联动效应、“雁群”集聚效应,打造罗庄区雅鸣盆景科普示范基地、十里堡科普广场、银凤湖科普公园等户外科普精品工程;建好建强幸福小镇科普体验基地、武河湿地科普示范基地、德信体育平台陶瓷科普体验基地等特色户外科普基地,精装细琢打造户外科普“样板间”。
积极探索“三个1”户外科普平台建设新途径:每个街道(镇)建设1个科普广场、1个科普长廊,每个社区(村)开辟1个科普角。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农村、学校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
立足“四服务”职能定位,扩大户外科普队伍规模。完善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科协组织,壮大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在机关、学校、村居、企业科协、农技协等组织分别成立户外科普志愿小队,积极开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等户外科普志愿活动。
引导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户外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罗庄区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工作的意见》,评选命名奖励一批罗庄区优秀户外科普示范基地、协会,给予每个获奖单位奖补资金,以“关键少数”示范推动户外科普资源社会化。
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将科普信息化作为户外科普的重要补充方式。充分利用现有传播渠道,构建“门户网站+手机终端+线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科普信息传播体系。充分利用罗庄区门户网站、“罗庄发布”“科普罗庄”等平台,加大科普知识传播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农村大喇叭、公共显示屏、店铺电子屏等媒介,在城区街镇社区主要道路、重要路段以及汽车站、医院等窗口单位显要位置,全方位加强科普信息宣传,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的社会氛围。
原标题:《【户外科普】罗庄区科协:让每一个雕塑会说话,让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