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守护千年文明根脉,自2024年3月起,大足石刻面向全球招募1007名大足石刻守护人。
在学科交叉与多专业协同的背景下,来自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与自动化学院四个学院的11名同学,在建筑城规学院黄海静教授的带领与指导下,组成两支学生队伍——重庆大学“大足石刻光景营造与文化感知研究”项目组(张缤月、刘窈汐、德信体育下载黄恒瑞、谢佳利、魏毅诚、叶智诚)和重庆大学“光渝光遇”项目组(王逸伦、曾瑞鹏、宋思涵、雷子豪、雷舒淇),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训练项目,实现跨学科专业配合,荣获首批大足石刻守护人团体称号。两支队伍分别从学术创新与创业训练两个维度双轮驱动,为大足石刻的文化感知、文化调研、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得到大足石刻研究院的高度认可。
“大足石刻光景营造与文化感知研究”项目组由2022级建筑学研究生张缤月、2023级建筑学研究生刘窈汐、2021级建筑学本科生黄恒瑞、谢佳利、魏毅诚与2023级自动化本科生叶智诚组成。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宗教与文化传承与保护价值。光对石刻艺术塑造形态、建构空间、强化情感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大足石刻光景营造与文化感知研究”项目组从光景视角切入,通过文献典籍梳理、光景漫步、问卷评价、光环境实测、人因对照实验等方法,梳理大足石刻的光景文化内涵及空间分类,探究不同类型石刻光景感知影响因素及感知特征;并将视觉、心理、文化主观感知与眼动、脑电、心率客观生理指标相结合,探讨不同优化策略下石刻感知变化特征及营造机制。研究成果为大足石刻的文化传承、空间活化与保护性利用提供了创新思路,并发表期刊论文《大足石刻光景层次及营造手法分析》。
“光渝光遇”项目组由2021级建筑学本科生王逸伦、曾瑞鹏、宋思涵,2021级计算机本科生雷子豪与2021级会计学本科生雷舒淇组成。“光渝光遇”项目组以大足石刻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文博元宇宙产品在游前缺亮点、游中缺深度、游后缺记录的痛点,通过引入光景漫游的概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文博元宇宙模式。产品“光渝光域”微信小程序在完成研发后,经过多轮测试与试运行,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并结合现有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目还在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铜奖,德信体育下载并多次与大足石刻研究院负责人洽谈,积极促成重庆大学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项目不仅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了力量,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数据收集与共享平台,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大足石刻是全人类共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重庆大学师生利用建筑学专业知识,从光景学视角对大足石刻的保护与活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也在数字文旅领域有所突破创新,为未来文化遗产的发展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传承,在文化保护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