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汝阳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该县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过程中新发现一处包含89个字和一个虎头画像的金代摩崖石刻,并确认其为该县现存唯一的金代摩崖石刻。其铭文或与古代官方对矿产资源的管控有关。
记者日前从汝阳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该县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过程中新发现一处包含89个字和一个虎头画像的金代摩崖石刻,并确认其为该县现存唯一的金代摩崖石刻。其铭文或与古代官方对矿产资源的管控有关。德信体育注册
记者日前从汝阳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该县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过程中新发现一处包含89个字和一个虎头画像的金代摩崖石刻,并确认其为该县现存唯一的金代摩崖石刻。其铭文或与古代官方对矿产资源的管控有关。
该石刻位于小店镇虎寨村白铁沟一处近乎垂直的石壁上,距沟底260余米,人迹罕至。石壁上竖排楷书字迹清晰工整,89个字分列10行,记录了从金代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到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的34年间,数批人六次进山的情况。完整铭文如下——
“从文字记载来看,这处石刻应该是官府工作人员的‘巡查日志’。”汝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专家组成员褚建明介绍,矿产资源在古代被官方严格管控。石刻周边一带相传唐代就有官府采矿活动,至今仍留有古矿洞遗存,且自然村村名“白铁沟”也与矿产密切相关。据此推测,这些石刻是官府在冬去春来时派人进山巡查的工作记录,间隔不一的记录表明金代官府对虎寨村矿产开采实施了长期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石刻右下方约2米处,有一幅阴刻虎头画像。该画像高0.3米、宽0.45米,以深2毫米至5毫米的线条勾勒出威仪虎面。“这并非简单装饰。”褚建明解释,结合行政村名“虎寨村”及《汝阳县志》中当地向朝廷进贡虎皮的记载推测,古时这一带群山应有野生虎栖息。虎头石刻既是威慑猎虎行为的禁令标志,也警示路人此处有虎患。德信体育注册
汝阳县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摩崖石刻是古人重要的记事方式,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自2024年7月发布文物线索征集公告后,普查队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了这处金代摩崖石刻。同年12月,队员们冒着严寒完成实地调查,确认其为汝阳县现存唯一的金代摩崖石刻。(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