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德信体育APP轮播图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2025-03-19 18:15:5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场春雨过后,坐落于石狮市学府公园的谢希德先生雕像,愈发显得坚韧沉稳。在这座高3.65米、以花岗岩为材料的雕像中,谢希德先生坐在椅子上,右手拿着眼镜,左手持着书本,双眼注视不远处的石光中学,神态自然而庄重。

德信体育APP轮播图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图1)

  谢希德,这位石狮女儿,拥有很多身份,是校长,是院士,更是人们亲切称呼的“谢先生”。她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之母”。1921年3月19日,谢希德出生于石狮市祥芝镇赤湖村,1942年进入厦门大学,1947年到美国留学,195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克服重重困难与丈夫曹天钦博士携手回国。历任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固体物理教研室、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主任兼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德信体育官网复旦大学副校长。1983年1月21日,谢希德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

  2025年1月21日,谢希德先生雕像捐建落成揭幕仪式在家乡石狮隆重举行。这是石狮首座落成的石狮籍科学家雕像,也是继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福寿园之后,落成的第四座谢希德先生雕像。

  “科学救国,德育天下”!今年3月19日是谢希德先生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近这座新落成的雕像,感受雕像背后镌刻的科学脊梁与教育传承。

德信体育APP轮播图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图2)

  “讲好石狮故事,就要从身边的榜样讲起,这样的故事才接地气、有温度、有厚度,才能够教育人、引领人。”2020年8月22日,在上海石狮商会举办的2020年会暨“聚势融合共创精彩”主题活动中,石狮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博物馆馆长、正高级研究馆员李国宏以“有一种乡愁凝结在奋斗的汗水”为主题,生动讲述了谢希德先生从学业有成后突破重重阻碍归国,到创建新中国首个半导体实验室、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的非凡人生。

  黄浦江水,悠悠流淌。彼时,恰逢上海石狮商会换届不久,商会邀请石狮相关文化人士到上海讲述石狮故事,让更多在沪打拼的石狮人了解家乡,畅叙乡情,凝聚合力。当屏幕上出现一幕幕谢希德先生投身科研、倾心教育的影像时,在场近百位在沪石狮企业家无不为之动容。

  李国宏指出,芯片之争的背后就是科技之争,更精确地说就是半导体技术之争。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谢希德先生就带领中国半导体技术艰难起步:作为发起人之一,她与黄昆先生共同创办中国首个联合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推动我国半导体科学技术从无到有、教学科研、发展进步;她与黄昆先生合著的《半导体物理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半导体的教材,成为中国芯“破冰”的教科书……“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中国大部分电子领域的关键人才,其师承均可追溯到谢希德先生。”李国宏认为,正因为在半导体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谢希德先生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母”。

  “我们石狮不仅有‘爱拼敢赢’的商业传奇,更有感动中国的‘科学先驱’!”石狮市工商联秘书长龚显钏表示,“以文化凝聚共识,用文化激发动力”,这是增强在沪石狮乡贤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李国宏的这场讲座,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在沪石狮乡贤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大家深深折服于谢希德先生科技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身为石狮人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也随之点燃。

  讲座落幕,与会企业家们当场达成共识:在家乡捐建谢希德雕像,以建设永久性纪念设施的形式,让家乡人民永远铭记这位杰出科学家。作为石狮在沪的重要窗口与桥梁平台,上海石狮商会主动担起雕像捐建的重任。

德信体育APP轮播图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图3)

  谢先生雕像,如何设计?捐建事宜,如何协调?雕像塑成,落在何处?2020年秋,一场为谢希德先生塑像的追寻之旅拉开帷幕。

  “我们前后召开了十几次会长办公会暨理监事会,商讨捐建事宜,大到雕像设计方案的敲定、落地位置的选择,小到费用预算的精细规划,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深入且全面的考量。”上海石狮商会会长吴良杰表示,为确保雕像捐建工作万无一失,上海石狮商会秘书长蔡芳钻多次往返上海石狮两地,就捐建事宜与石狮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展开紧密对接,积极商讨各项落实细节。

  其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上海石狮商会始终坚持不懈,努力推进项目。“抗疫告一段落,商会就立即重启雕像捐建的相关事宜”。

  2024年6月25日,上海石狮商会以商会第三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成立十周年庆典为契机,举行向石狮市捐赠谢希德雕像仪式。至此,谢希德先生雕像落地石狮事宜,正式步入落实阶段。石狮市工商联、上海石狮商会迅速联动成立项目专班,集中精干力量全力以赴。关于谢希德先生雕像的设计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在艺术创作层面,考虑到谢希德“教育大家”与“科技先驱”的双重身份,最终确定“三尺讲台育桃李,德信体育官网一卷书稿映初心”的主题造型;在雕像的材质使用上,考虑到石狮地处风头水尾,常年有台风光顾,最终选择不易风化且便于管护的花岗岩为先生塑像。

  场地选址则成为一个争议焦点。不少人建议,将雕像安放于某中学校园,强育场所的熏陶功能;但也有人认为,谢先生的精神财富属于全体市民,立于城市公园既能满足学校开展思政教育需求,又能实现公共文化效益最大化。对此,项目专班经过多轮磋商,最终确定学府公园为最佳选址。

  “力争2025年年初落成谢先生雕像!”作为项目总协调人,石狮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邱银河当即拍板,要求各方共同努力,用三个月的时间,将谢希德先生雕像从图纸变为矗立在学府公园的文化地标。为此,邱银河揽下最棘手的跨部门审批工作,同步对接城市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力促谢希德雕像项目顺利落地。

  “石狮一座小城就有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多少人不知道的‘硬实力’!”在邱银河看来,谢希德先生雕像建设既是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文化工程,更是向外界展示石狮“科教育人、英才辈出”的绝佳窗口,“石狮既能孕育‘爱拼敢赢’的商界传奇,更能锻造‘敢为天下先’的科学脊梁!”

德信体育APP轮播图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图4)

  2024年9月,上海石狮商会委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强进行雕像设计和雕刻工作。“雕像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充满曲折”,谢希德先生的儿子曹惟正博士回忆,为更好地展现母亲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风貌,他反复与吴德强沟通,先后两次拿着母亲的照片及资料,从上海前往惠安,与吴德强探讨雕塑细节。“我们最终选了谢希德坐在椅子上、手捧《半导体物理学》一书的形象,突出她作为教育家和科学家的双重身份。”

  “照片中先生是站着的,但我们通过深入研究谢希德生平,发现她曾患有股关节结核,腿脚不便,坐像可以展现出她在办公室或研究室里辛勤工作。”吴德强介绍,坐像的姿态一方面可营造出一种安静、专注的氛围;另一方面,坐像的姿势相对较为平和、亲近,能够传达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人们感受到谢希德既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领导者,也是一位和蔼可亲、值得尊敬和亲近的师长。

  雕像身后的那把椅子更是匠心独运,选择以谢希德办公室的椅子为原型。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谢希德先生就坐在这把椅子上,用打字机一字一句为学生敲“出国推荐信”。“送学生出去,让知识回来。”据不完全统计,先生平均3天就要写一封,每年有一百多位学生经她推荐走出国门,到国外学习深造后,毅然回国开创事业,成为中国科学事业的中流砥柱。

  雕像中的谢希德先生,不仅精气神“神还原”,许多真实细节也得到很好还原。“最初版本的坐像设计为穿裙双腿并拢,自然弯曲,但其实谢先生单腿‘因隐疾不能弯曲’”,为打磨这些小细节,曹惟正向吴德强提供了许多母亲坐着时的照片,吴德强几易其稿、精益求精,特意在雕塑先生双腿时,将右腿伸直一些,左腿则微微弯曲。

德信体育APP轮播图下石狮市融媒体中心(图5)

  “从物理系的讲师、教授到校长、中科院院士、上海市政协主席,她的身份在转变,不变的是对学生的关心、对科研的热忱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复旦人心目中,她始终是那位可敬可爱的老校长。”在揭幕仪式上,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深情回顾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谢希德先生高瞻远瞩、大胆开拓,率先打破当时大学只设文理两科的旧格局,将复旦大学转变为拥有人文、德信体育官网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等多门类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开设了当时在国际上刚刚诞生的表面物理学专业……

  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赖虹凯回忆说,谢希德先生十分关心母校厦门大学,特别是物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支持母校的发展。许多教师和同学都曾受到她的指导。谢希德先生也常返回母校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对学生有莫大的鼓舞。2021年,厦门大学上海校友会为母校捐赠的谢希德先生的铜像,耸立在厦门大学“海韵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

  “感谢石狮人民选择在这座美丽的学府公园建立我母亲的雕像,而她的一生都是在不同的学府度过的。”曹惟正认为,雕像坐落的石狮学府公园,毗邻石光中学、闽南理工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等石狮院校,书香气息浓郁,与谢希德一生求学、执教的经历契合。“1952年,我的父亲在给母亲的生日礼物中,写下了‘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的祝愿,在我看来,母亲用一生在践行这句话,并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界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立言立功立德,此之谓不朽;希贤希圣希文,人皆可以为”。从复旦到厦大,从上海到石狮,四座谢希德先生雕像风格不同,精神相同,构成谢希德科学与教育生涯的精神丰碑。这不仅是对谢希德先生个人的纪念,也是对科学界和教育界的致敬,激励年轻一代追求卓越,传承科学探索精神和教育奉献精神,成为“推动中国繁荣昌盛的小齿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