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横卧在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是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乡。“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线日在北京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将带参观者走进美丽的克里特岛。人们不仅能触摸到掩埋在古老地层里的神话烙印,更将透过悠久历史和精彩文物解读出镌刻在西方文明源头的基因密码。观众可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参观本次展览。
作为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的重要展览之一,本次特展由希腊文化部、希腊文物及文化遗产总局、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展览以古希腊神话流传的绝世巧匠“代达罗斯”为叙事线索,将神话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生动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的米诺斯文化。
作为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米诺斯文化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高度发达的海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展览主题“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匠艺与创造精神的重要人物,其建造迷宫、发明蜡翼的故事广为流传。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是世界上重要的米诺斯文物收藏机构之一,本次展览为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汇集该馆珍藏的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分设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共六个单元,系统呈现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展览在神武门展厅“重现”著名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观众可沿着“代达罗斯”的足迹,从传奇的神话故事,走进真实的考古世界,全方位感受米诺斯建筑、壁画、文字、青铜、彩陶、金饰、石器、印章及雕像艺术之美。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期待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在古希腊的匠心智慧与紫禁城的营造哲学之间,在米诺斯人的航海精神与郑和下西洋的开拓气魄之间,构建起更具深度的文明对话机制,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
在考古遗迹中寻找神线世纪初,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神话考古热潮。学者们追寻着那些神话传说,在古遗物中寻找蛛丝马迹。尤其是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等人拉开史前考古大幕,他找到的克诺索斯王宫,对应了代达罗斯神话里建造的这个迷宫。如此,让一个神话故事变成了现实。这也是我们此次特展依据神话故事揭秘考古遗迹的一个线索。”本特展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薄海昆介绍。
伊文思发掘的克诺索斯王宫建筑结构以其异常复杂的形态令人惊叹,这种空间特质极易激发神话编纂者的创作灵感,使人联想起“有进无出”的迷宫意象。遗址平面呈典型回字形布局,中央庭院长50余米、宽近30米,周围密布数以千计的房间、楼梯与走廊,形成多层级立体空间。王宫不仅设计精巧,更配备当时先进的排水系统——陶制管道与倾斜地面的组合。考古研究表明,依托这座王宫形成的政治势力最终确立了对克里特岛的统治,环绕王宫发展的聚落也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城市雏形。
伊文思之后,考古学者们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展至全岛,陆续在其他地区也发现了多处米诺斯文化遗址及文物。特展现场展出的陶棺便是考古发现成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一件公牛头形来通杯(古老的饮酒器)。这件器物以绿泥石雕刻而成,牛头面部的毛发刻画细腻,德信体育入口额头处可见螺形发旋。来通杯注水口位于后颈部和左侧牛角处,出水孔位于牛嘴。
据介绍,“来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流淌”。作为一种珍贵物品,兽头形来通杯常被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他国。希腊大陆出土的牛头形来通杯和埃及第18王朝法老墓壁画上的来通杯图像,均表明这种器物在克里特岛与地中海东部其他文明的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览现场有多件充满了古希腊神话色彩的展品,其中有一件阿芙洛狄忒躯干大理石雕像。这件雕像的头部和肢体已经残缺,德信体育入口但通过身体姿态可知它表现的是准备入浴的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也是美丽与美德的象征,在罗马时代亦受到崇拜。
在展厅二层,还有一件做工精细的金花环展品。金花环通常出土于富裕男女的墓葬中,花环的设计以花卉或叶片形态为主,模仿希腊本土植物,并根据其与神话的关联赋予象征意义。简洁而风格化的叶片可能指代月桂叶,这一植物与达芙妮与阿波罗的神话紧密相连。
展厅结尾特别增设“海月同辉”篇章,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13件重要文物,同台展示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性与共通性。
当青铜文明第一缕光芒同时照亮爱琴海与华夏大地,米诺斯工匠与中国先民以铜锡合金为介质,在隔绝的地理时空浇铸出风格迥异却同样璀璨的文明之花。据了解,本次特展的续篇将通过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小部分先秦文物,与克里特青铜时代文物展开“跨越时空对话”,展现人类文明在相似认知阶段产生的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