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耀光闪闪的瑰宝——摩崖石刻,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朱山石刻便是具有悠久历史价值的摩崖石刻之一,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朱山石刻位于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吴庄村北约1000米的朱山顶上,石刻长1.5米,宽0.52米,为长条状摩崖石刻,刻字崖面依山倾斜,石刻石面向西,上镌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1行15个小篆体大字,文字长1.2米,宽0.08米。其书体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为我国最早的汉篆刻石。
自西汉以来,朱山石刻在荒凉的朱山之巅隐没了两千多年。直至清道光年间,德信体育APP才由时任广平府知府的杨兆璜发现并将之公诸于世。该石刻一经宣扬,很快便引起学术圈的高度关注,众多金石书法家及史学家纷纷前来,或锤拓或著录,并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拓片也先后被英国、法国、日本等多家博物馆所珍藏。
朱山石刻在碑文中首次出现了“赵廿二年”这一明确纪年,为我国西汉分封诸侯王国纪年的首次发现,它的发现填补了西汉诸侯王各自纪年的空白,表明了西汉初年各诸侯王在所封国内有各自纪年的事实,对研究西汉时期政治制度和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明确封国纪年,这在全省、全国都是罕见的。
关于朱山石刻的年代问题,历年来曾引起较大争议,据清光绪版《永年县志》记载:“其为文是小篆,德信体育APP断不会是战国时代的赵,又考后赵石氏建襄国,综其在位也不上廿二年,疑是西汉侯国赵国的赵”。后来的书刊上众说纷纭,近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载:“其书法已由秦篆之长形演为方形,隶书笔意甚浓,书写草率不及《泰山刻石》工整。”清刘位坦考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之物。
清代康有为评其书云:“朴茂雄深,得秦相笔意” 。据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金石辑录》中记述:“金石学者以为是汉初赵王的事迹。原因是汉初所封各王都有自己的纪年,用自己的国号,故不用大一统的国号‘汉’。从书法上来看,战国时还不可能有这种方折的篆书”。朱山石刻在1982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曾将年代定为后赵,现应改为西汉后元六年(前158年)。所以朱山石刻内容所反映的年代应该为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赵王刘遂的时期。
2013年,朱山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围绕朱山石刻建成了朱山石刻文化园,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到此来共同见证这历史的痕迹,了解观摩独特的摩崖石刻,感受独有的文化魅力。